原文: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。伤人一语,利如刀割。枯木逢春犹再发,人无两度再少年。未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。
文/爱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杀死一万敌人,自己也要损失三千。一句伤人的话,如同利剑伤人。枯萎的树木一到春天就会再发绿叶,人却不会再回年少时期。出门在外,不要等到天色已晚再去找睡觉的地方,早上起来要先看看天气。
这就是古人论慎言与惜时的智慧
言语伤人甚于刀剑,时光流逝不可重来。
中国有句古话:"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。伤人一语,利如刀割。"言语的力量,往往比刀剑更锋利,一句恶语可能伤人至深,甚至影响一生。而"枯木逢春犹再发,人无两度再少年"则提醒我们,时间一去不复返,青春不会重来。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谨言慎行、珍惜光阴,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课题。
图片
在我国历史上,因言语不慎而酿成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一句无心之言,可能引发战争;一句恶语相向,可能毁掉一段关系。而时间更是残酷,一旦错过,便再无回头之路。让我们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,学会慎言与惜时。
三国时期,曹操帐下有一才子,名叫杨修。他聪明绝顶,才华横溢,却因言语不慎,最终招致杀身之祸。
杨修善于揣摩曹操心思,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智。有一次,曹操在新建的花园门上写了一个"活"字,众人不解其意,杨修却笑道:"门内加'活',乃'阔'字,丞相嫌门太宽了。"曹操得知后,虽表面称赞,内心却已不悦。
后来,曹操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,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。杨修是曹植的谋士,多次帮曹植揣摩曹操心意,甚至在曹操出题考察二子时,提前为曹植准备答案。曹操发现后大怒,认为杨修干预家事,动摇国本。
建安二十四年,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,久攻不下,进退两难。某夜,军中传令以"鸡肋"为口令,杨修听闻,立即收拾行装,并告诉同僚:"鸡肋者,食之无肉,弃之有味。丞相必退兵。"曹操得知后,勃然大怒,以"扰乱军心"之罪将杨修处死。
图片
在刑场上,杨修仰天长叹:"早知今日,何必当初!"他一生聪明,却因言语锋芒毕露,最终招致杀身之祸。若他能谨言慎行,或许能保全性命,甚至成就一番事业。
杨修的故事告诉我们,言语如刀,伤人亦伤己。逞一时口舌之快,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而"枯木逢春犹再发,人无两度再少年"则提醒我们,时间是最公平的,也是最无情的。
《论语》中说:"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"真正的智者,往往言语谨慎,行动迅速。苏轼也曾感叹:"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"一句恶语,可能让人记恨一生;而一句良言,却能温暖人心。
莎士比亚在《麦克白》中写道:"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,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演员。"时间一旦流逝,便永不复返。青春只有一次,若不珍惜,待到白发苍苍时,只能空叹"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"。
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慎言与惜时?
三思而后言:在说话前,先思考这句话是否必要,是否会伤害他人。 学会倾听**:多听少说,理解他人,避免因误解而引发冲突。 用语言传递善: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多用鼓励、赞美之词,少用批评、指责之语。
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,避免虚度光阴。减少无谓消耗,少刷短视频,把时间用在提升自我上。
图片
正如乔布斯所说:"你的时间有限,不要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。"
谨言惜时,方能行稳致远
"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"提醒我们,言语伤人,最终也会伤己;"枯木逢春犹再发,人无两度再少年"警示我们,时间一去不返,青春不会重来。
人生短暂,愿我们都能谨言慎行,珍惜光阴,在有限的生命里,活出无限的价值。正如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所言:"生命并非短促,而是我们浪费太多。"慎言以修身,惜时以成事,方能不负此生。
图片
我是爱萍,关注我#公众号:星儿爱读书,一起品读一本好书,顺境时给你清醒 ,迷茫时给你希望,挫折时给你信心 ,追梦时给你力量 。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,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,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汇融优配-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-免费配资-专业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